俗话说: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。
四十年前我不幸入错行,学了医。二十年前又鬼使神差地让儿子去读了医学院。如今我快要退休,儿子已经当了十几年医生,在一家大医院兼任了两个重要科室主任,我反倒要劝他改行。是不是我犯老糊涂了?
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已经有好些年了,只是上周,一起案件才让我又旧话重提。
“不要学医!”一家医院大楼的顶楼上,一名医生的白大褂背上,四个触目惊心的黑色大字,令人不寒而栗。
这就是今年10月25日,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前患者袭击,1死2伤后,在医院楼顶发生的一幕。
激化的医患矛盾再度牵动大众神经,总理立即做出重要批示。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迅速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》,要求二甲以上医院需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%或20张病床配备1名保安。
据官方统计,2013年曝光的伤医事件共20起,仅仅10月就发生七起,金色10月变成黑色10月。近年来,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,年平均次数从2008年的20.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.3次。
“中国医生目前正处于危机之中!”连英国著名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也在去年特别刊出了这篇不涉及医学科技的长文,“最近几年,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,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涉及个人人身安全的威胁。中国需结束医生面临的暴力威胁。”
医院外发生的伤医事件,也占到15%。2013年1月19日,内蒙古包钢医院35岁的女主治医师朱玉飞,接到120指挥中心电话,急救出诊,却被病人丈夫在家中活活砍死。
上周浙江杀医案发生后,CCTV采访一名医生,他说:“我只想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上班。我们想活着回家,就是这样,活着下班。”
又据一项对医生是否想改行的调查。答案“没有”占18.1%;“有”占81.9%,再问:如果你的子女或者亲属选择医疗行业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?“支持”占7%,“反对”占60%。
看见这个数据,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没有太糊涂,我的想法与81.9%的医生想法是一样一样的。我要儿子改行,一不想他升官,二不要他发财。就只有一个愿望:每天送他满面春风地上班,等待他晚上全须全尾、活蹦乱跳地回来。
儿子都三十多岁了,真要改行还能干啥?我看有两个榜样可以学习。
一是鲁迅,二是冯唐。
鲁迅也是学医出身的。他早年在日本学医时,看见影片中有一名中国人,被日本兵砍头示众,而许多围观的中国人,都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,但个个无动于衷,满脸麻木。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:“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,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!”
鲁迅说:“从那一会后,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,凡是愚弱的国民,即使体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壮,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。”
中国民众的愚昧、麻木,使鲁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,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,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,唤醒民众的觉悟。
一百多年过去了,与鲁迅那个时代相比,国人体格变强健了,东亚病夫早已变成世人瞩目的东方巨龙。精神文明之花开遍城乡,到处都有感天动地的爱心奉献。
据CCTV报导:当浙江杀医案遇难的王云杰主任医师弥留之际,人们都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诊室门外时,一位围观者说:“医生态度不好,就应该被捅!”另一位患者说:“杀死一个医生,下次来看病,服务态度肯定更好。”
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:网络评价中,指责医生“自作自受”的言论盖过了同情理解的声音。
去年,哈尔滨年仅28岁的王浩医生被患者杀害之后,网络上的调查表明,有80%多的人赞成“杀得好”。
鲁迅弃医从文一百年后,步他后尘的人不少,其中一个是冯唐。冯在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,“学完八年医术之后,饮酒后,呕吐后,枯坐思考后,我决定不再做医生。”他对此决定的解释是:第一是怀疑医生到底能干什么。第二是担心做医生越来越艰难。
他写道:“和过去不一样,除了穷困,医生开始有生命之忧了,个别病人开始动手了。几年前还只是隔几个月激愤一次,现在已经变成每隔几天就要激愤一次了。一个月的时间,一个医生被患者砍死,一个医院主任生殖器被踢烂,人民医院某主任被殴打至骨折,鉴于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,我们科的医生已经准备组团学习功夫了,教练提供的选择有:咏春拳、跆拳道、搏击、散打。不知道该学哪个?”
我儿子年纪稍大,学功夫怕是有些晚了。好在他还能码几个字儿,我就想让他学鲁、冯二人。当然,不是要他去当大文豪和大作家,更不敢奢望他像鲁迅那样,放下小小手术刀,拿起如椽大笔,干一番唤醒民众的大事儿。只想他早日脱离那个人人自危的工作环境。随便找一份能养家糊口的活儿,一家老小从此不再为他担惊受怕就行啦。
伤医案频发责任究竟在谁?
有网友认为: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医患之间,而有更深层的社会和制度上的原因。医生不过是医改失败的替罪羔羊。目前存在患者不信任医生,医生不理解患者的状况。医护工作者辛辛苦苦,加班加点;患者受病痛折磨,治病难,治病贵。这是一笔糊涂账,两个受害群。
一位研究医疗卫生改革的学者说:“浙江温岭杀医案”警示我们,如果我们坐以待毙,只会让更多的悲剧发生;如果我们鼓励医院以暴制暴,只会刺激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。医患关系恶化不是医生和患者的问题,而是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“伤痛”。因此,我们必须“把准脉”,一鼓作气,彻底完成医疗卫生体系的公益性改革。…….我国医改事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诚如这位学者所说,医改之路还很漫长。到底有多长?没有人能告诉我。也不知道我是否能等得到那一天。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我就让儿子先明哲保身吧。或许几十年后,等我孙子长大了,改革也成功了,医生有人身安全保障了,让我孙儿再报考医学院不迟。
鉴于上述考虑,我今天要劝说儿子改行:无论奖金高低,都别干了,保全性命要紧吧。
我也要借此机会提醒亲朋好友:一、自家孩子以后高考,填报什么都好,只是别报医学院。二、实在要学医,也不要学临床。如果孩子医学院快要毕业了,一、最好不去当临床医生,二、实在要当临床医生,最好只去基层小医院,不去大医院,特别不能去三甲医院(近年来,三甲医院伤医案最多)。
最后我想声明:在这里给家长和学生提了个醒,我今天不是以一个医生或医学教授身份说话,只是以朋友身份,表达一个普通父亲(有一个当医生的儿子)和一个老师(有很多像儿女一样的学生正在当医生),辗转反侧、夜不能寐,纠结再三之后的心声。如果朋友觉得说的不对,就权当是老糊涂的一派胡言,由它随风吹散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