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子女姓氏随父姓,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,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。近日,记者调查了民生大街小学、山师附小、胜利大街小学3所学校3个班级的151名学生,其中,有1人直接随妈妈姓,5名学生随爸爸妈妈共同的姓,另外有8人是把爸爸妈妈的姓都嵌进去的复合姓氏。
而今年8月的济南市历下区减免幼儿入园保教费幼儿公示名单上,84所幼儿园5481名幼儿中,不少孩子的名字中前两个字都是姓氏,40多个4字姓名中,前两个字不少是复合姓氏,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孩子姓氏已开始打破随父姓传统。对此,有律师提醒:法律规定孩子既可以随父姓,也可以随母姓,但是家庭内部一定要协商好,避免出现家庭财产继承方面的纠纷。
调查 有学生表示喜欢随妈妈姓
“你们是跟爸爸姓,还是跟妈妈姓啊?”在胜利大街小学一年级(6)班的课堂上,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,全体45个学生叽叽喳喳炸开了锅。最终记者统计,全体学生中,有40名学生按照传统随父姓,但是另有5名学生不同。其中有3名学生都是复合姓氏,即爸爸和妈妈的姓都包含在自己的名字里,如学生张金羽杰(后两个字为化名),父亲姓张,妈妈姓金,因此把两个姓合并取名。还有两位学生由于爸爸妈妈的姓氏相同,所以用爸爸妈妈共同的姓。
同样,山师附小六年级(8)班55个学生中,有3名学生的姓氏是爸妈的共同姓,1名直接随妈妈姓;民生大街小学一个班级的51名学生中,也有5名学生的姓氏是爸爸妈妈的复姓。“我喜欢随我妈姓,我妈的姓比较少见,有趣多了。”采访中,山师附小的学生钮思涵笑着表示,爸爸姓关,妈妈姓钮,自己随妈妈的姓,觉得很开心。而记者问询学生们喜欢跟谁姓时,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跟爸爸姓比较好,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希望父母中谁的姓比较少见、有意思就跟谁姓。现象“二娃”跟谁姓,引发家庭新矛盾
随着“单独二胎”政策的放开,计划生第二个宝宝的不少家庭也因“二娃”跟谁姓的问题引起了争论。市民王女士家,本来已经与丈夫达成一致,即老大随父亲姓,而“二宝”随自己姓,可是丈夫琢磨后却又犹豫了。“跟我说如果是女儿,跟我姓没问题,但如果是儿子,还是得跟他姓,直接让我上火。”王女士表示,自己是独生女,父亲一辈子就遗憾自己没个儿子,断了香火,自己只是想让父亲开心,但是没想到丈夫不同意。“这样一折腾,我生宝宝的热情都没了。”王女士抱怨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对于二娃跟谁姓的问题闹得最为激烈的是老大是女孩,老二是男孩的情况。方先生跟妻子针对这个问题则达成了协议,若二胎是男孩,女儿就改成随妻子姓,儿子随自己姓。律师子女可随父姓,也可随母姓
对于孩子姓氏法律有规定吗?记者特意咨询了山东金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洪兰,她表示,《婚姻法》第22条规定,子女可以随父姓,也可以随母姓。另外,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公民的姓氏问题做了专门的解释,明确了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如何选取姓氏: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;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;少数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。
她同时表示,从原则上讲子女的继承权不受姓氏的影响,但是子女的姓氏问题如果协商不好,容易导致继承方面的纠纷。“比如不少老人口头说想把财产指定留给随自己姓的孙辈,但却没有订立遗嘱,因此,老人去世之后按照法定继承将由配偶、子女来继承,就可能引起家庭争夺财产的纠纷。”杨洪兰表示。 |